您好,欢迎进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首页 >图片新闻

我所两项成果成功签约全省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

发布时间:2013-12-02   点击数:3077
——“金牡蛎”与“海极鲜”两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1128日下午,省海洋与渔业厅在福州组织召开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暨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厅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厅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各设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成果推介专家、企业代表约160人。同时,邀请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参会。

  会上,我所隆重推出“金牡蛎1号”高效养殖产业技术开发与“海极鲜”系列产品技术开发2项科技成果。项目负责人曾志南研究员和吴成业研究员分别对这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企业代表对成果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接着,我所与福建莆田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石狮市海顺海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福州平潭上井海珍品开发有限公司、厦门洋江食品有限公司、晋江市阿一波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福建省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项目签约仪式。大会还分别授予我所两个研发团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成果贡献奖”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服务团队”称号,颁发纪念奖章及奖金,并对获得“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称号的6家企业进行授牌,这对于研究院所与企业的持续合作、成果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吴南翔厅长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这次会议只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的一个开端,今后,省海洋与渔业厅将从创新转化机制、优化转化环境、发挥平台作用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希望海洋与渔业科技人员能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促进更多更好的海洋与渔业项目成果对接和落地转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QQ图片20131202105102.jpg

我所与企业签约

    QQ图片20131202105118.jpg

 我所项目组获颁纪念奖章及奖金

 

 小贴士一:

“金牡蛎1号”

QQ图片20131202105343.jpg

        图中,一粒粒拥有金色外壳的牡蛎静静地卧在水箱里,这就是“金牡蛎1号”。该牡蛎新品种不仅外表漂亮,还拥有生长速度快、遗传性能稳定的特点,也将打破国内生吃牡蛎主要靠进口的局面。

   我省是中国最大的牡蛎养殖区,2012年牡蛎养殖面积 3.53公顷,产量147.6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7.12%37.39%。但极不相称的是牡蛎产值低、养殖效益不高的现状。

2008年起,我所开始牡蛎新品种的研发,至2012年培育出速长-黄壳色葡萄牙牡蛎新品系(“金牡蛎1号”),建立了与福建海区特点相适应的高效单体牡蛎养殖模式,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金牡蛎1号”已在泉州深沪湾试养,显示出生长速度快、遗传性能稳定、贝壳金黄、色泽鲜艳等优势特征。

“金牡蛎1号”对于逐步改变福建牡蛎传统养殖方式,改善福建牡蛎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其生长速度较未选育牡蛎提高15%以上;单体养殖亩产可达1200公斤,亩产值可达37000元,亩利润25000 元。另外,国内的生吃牡蛎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个项目最终目标就是生产出我们自己的生食牡蛎,目前试养的“金牡蛎1号”已能生吃,味道鲜嫩可口。

 

小贴士二:

“海极鲜”系列产品

QQ图片20131202105356.jpg

         今后,市场上的调味品将出现一位来自大海的新成员——海极鲜。这种新产品是取材于水产品加工的副产物,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并去除了腥味,保留了鲜味。

近年来我省水产加工业突飞猛进,年水产加工总量已超过250万吨,产值达350多亿元。但在加工过程中每年产生的60多万吨加工副产物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提高海产品附加值,保障海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我所从2006年开始着手进行《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012年通过验收,获得7项研究成果,成果均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2012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海极鲜”系列产品是以各种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开发研制出的液态、颗粒状、粉末状等一系列不同形态的海产风味调味品,是产业化成熟度最高、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成果之一。

目前,“海极鲜”产品现已投入生产,与厦门洋江食品有限公司、晋江阿一波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福建省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出海极鲜——鱼霸系列产品800多吨,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海极鲜——清蚝汁、蚝油等系列产品1500多吨,新增产值2200多万元;海极鲜——鲜贝汁、鲜贝素、鲜蛤粉等系列产品100多吨,新增产值800多万元。海极鲜系列产品降低了水产加工副产物的处理成本,高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