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是2013年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建设4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的通知》(闽科基[2013]4号)批准建设,依托单位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是开展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一、基本情况
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现拥有总面积达2100m2的实验用房,仪器设备500多台(件),价值7000余万元,配套实验条件完善,并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能够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稳定研究队伍。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开展重要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遗传背景分析;从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水平研究主要水生生物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将传统育种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开展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品系)的培育,建立育种技术新体系。
2、水产增养殖技术与渔业设施
研究海洋生物人工繁殖、育苗技术,新品种引进、扩繁技术,陆基生态养殖模式与健康养殖技术,资源增殖与保护技术;台湾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珍稀经济种类资源增殖与养护技术;海上生态养殖、陆基循环水养殖设施与技术,水产养殖防灾减灾、节能减排设施与技术。
3、水产养殖环境与病害防控
研究养殖水域环境容量、污染调控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改进养殖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养殖环境污染机制及人类活动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及预警预报技术;免疫与生物制药防治技术;养殖环境调控技术及综合防控技术。
4、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
研究冷冻干燥、微胶囊化、喷雾干燥、超细微粉碎、鱼蛋白重组、流态床干燥、冷杀菌等食品新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多肽、多糖、多酚、萜类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活性保护、稳态化、化学修饰与改性关键技术。
5、水产品质量评价与食用安全控制
研究水产品营养、品质与风味评价;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性评价;常见农药、渔药及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浓度变化、代谢速率及残留量的变化规律;海洋食品微生物、海洋生物毒素、过敏原、有机性持久性污染物、重金属、渔药、农药残留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价工作。
三、工作成效
实验室积极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自2013年批建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市及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发表论文380篇,其中SCI和EI收录50余篇,获授权专利148件,制定标准25项,2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2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奖项。
按照《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实验室制定了《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暂行管理条例》《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组建多学科交叉的研发团队,形成适应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研发、产业化开发的良好环境,为提升我省海洋渔业科研水平、促进福建蓝色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科技平台。
2013年至今实验室每年设立开放课题,主要资助海洋生物增养殖、病害防控、遗传育种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合作单位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汕头大学、黄岗师范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